吉林成考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全站搜索
文章正文
吉林省成考网特别推荐道路桥梁工程学习资料
作者:吉林省成考网    发布于:2013-07-19 05:03:33    文字:【】【】【

70.吉林省成考网提供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②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③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跑水等综合考虑;④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⑤平原微丘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⑥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⑦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71.有关合成坡度值的规定:我国《标准》规定,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1)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8%。2)为了保证路面排水,《规范》还规定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时;3)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用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72.设计上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
73.设变坡点相邻两直坡段坡度分别为和,它们的代数差用W表示,即W=-;当w为正时,表示凹形竖曲线,W为负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74.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75.竖曲线的线形:可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设计上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
76.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在纵断面设计中,主曲线的逻计要受众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有三个限制因素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①缓和冲击、②时间行程不过短、③满足视距的要求。
77. 吉林省成考网提供竖曲线的三个限制因素:①缓和冲击、②时间行程不过短、③满足视距的要求,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
78.对于汽车离心力的问题? 驱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这个力在凹形竖曲线上增重,在凸形竖曲线上是减重,这种增重与减重达到某种程度时,旅客就有不舒适的感觉,同时对汽车的悬挂系统也有不利影响,所以在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加速度应加以控制。
79.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两种视距的要求,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
80.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的关系;车速越高,其注视前方越远,而视角逐渐变小.研究证明:①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里紧张程度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②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距离随车速而增大,高速行使时,驾驶员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变得模糊不清.⑧视角随车速逐渐变窄,高速时驾驶员己不能顾及两侧景象了。
81.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①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②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④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82. 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①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切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②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平曲线半径如果不大于1000m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的10一20倍,便可达到线形的均衡性,③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可不要求平纵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中可包含多个竖曲线或竖曲线略长与平曲线,④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8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①避免竖曲线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相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④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断背,折曲等使驾驶员实现中断的线形,⑤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⑥避免急弯与陡坡的不利组合,⑦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的重合。
84.吉林省成考网提供纵断面设计原则:①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坡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②纵坡应均匀平顺,垭口处纵坡尽量放缓,③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突然,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沿河线标高应在设计洪水位O.5m以上,并计入壅水高度及浪高影响,稻田低湿路段还应有最小填土高度的保证,④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应考虑人体视觉心里上的要求,按照平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断面设计线,⑤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⑧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纵断面设计要求。
85. 纵断面设计要点:①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一股纵坡缓些为好,但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②关于最短坡长,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③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平原、微丘,山岭、重丘,越岭线、山脊线等)④关于竖法线半径的选用,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⑤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86.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①拉坡前准备工作,②标注控制点位置,③试坡,④调整,⑤核对,⑥定坡,⑦设置竖曲线.
87. 设计纵坡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回头曲线路段,路线纵坡有特殊规定,拉坡时应先定出回头曲线部分的纵坡,然后再从两端拉坡,同时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一般不宜设置坚曲线,桥头两端在不得已设置竖曲线时,其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3)小桥涵允许在斜坡路段或竖曲线上,但为了保证路线的平顺性,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急变的驼峰式纵坡。4)纵坡设计,应注意交叉口处的纵坡衔接。
88.纵断面图的绘制:上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下半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数。
89. 控制点:是指影响路线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如路线起讫点接线标高,越岭垭口、大中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大挖方深度,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路线交又点,重要城镇通过点,以及其他路线高程必须通过的控制点位等,都应作为纵断面设计的控制依据。
90. 道路纵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削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措施等。
81. 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沿法线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的。
92. 整体横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
94.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95.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96.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通常是将上,下行车辆分开,分隔方式两种,一种是分隔带分隔,另一种是将上、下行车道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加以分隔,前者称整体式断面,后者称分离式断面。
97. 公路横断面的类型:1)单幅双车道,单幅双车道公路是指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2)双幅多车道,4车道6车道和8车道的公路,我国一般都设分隔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路。3)单车道。
98.净高: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高应考虑汽车装载高度、安全高度及路面铺装等因素确定
99.净宽:是指道路在横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净宽包括行车带、路肩、中间带、绿带等宽度。
100. 路肩: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称路肩。
101. 路肩作用:①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②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③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④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没地下管线场地,⑤精心养护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102. 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则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路拱对排水有利,对行车不利。
103. 中间带的作用:4条和4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间分隔带组成。其作用是:①将上、下行车流分开,②可做设置公路标志牌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③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肪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④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04.分道行使公路内侧加宽值: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出现加宽在二三四级工程)
105. 加宽过渡:为了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加宽过度设置根据道路性质和等级,采用的方法有:1)比例过渡,2)高次抛物线过渡,3)回旋线过渡,4)直线与圆弧线相切过渡。
106. 加宽过渡的方式及适用范围:1)比例过渡,可用于二、三、四级公路。2)高次抛物线过渡,适用于对路容有一定要求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3)回旋线过渡,适用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下列路段:(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2)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结构物处。(3)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路段,4)直线与圆弧相切过渡,都适用。
107. 平曲线加宽设置:R≤250m在内侧加宽。对>250m的圆曲线,因其加宽值甚小,可不加宽。
108. 加宽过渡段的长度确定: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过渡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过渡段相同的长度。既不设缓和曲线也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按渐变率 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对于复曲线的大圆和小圆之间设有缓和曲线的加宽过渡段均可按上述方法处理。

                                                                                                 吉林省成考网

附件下载:www.jlsckw.net (已下载1次)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18604441316

接待老师:朱老师

咨询Q Q:2926556820

报名地点: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935号南岭小学旁

成考咨询:成考咨询
自考咨询:自考咨询
其他咨询:其它咨询

报名网址:www.jlsckw.net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吉林省成考网